|
鼠疫防控知识宣传 |
时间:2019年11月27日 作者:徐晔 点击:次 |
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鼠疫的传播途径:(1)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2)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3)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1)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2)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3)鼠疫病人。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1)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2)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3)是鼠疫病人传播。
五、怎样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三不三报”制度?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
上一篇:冬季如何预防流感 下一篇:没有了 |
|
|
|
|
公告公示 |
 |
|
|
|
就医指南 |
 |
|
|
|
医院地图 |
 |
|

市内乘10路、25路、80路、81路东甸子点
站下向东200米路南,乘70路东方人民医院 门口下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