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健康教育 >

中国器官捐献日 | 生命接力大爱传递

更新时间:2023-06-11      浏览:941次

  今年6月11日是第七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日”,今年的主题为“目有繁星,沐光而行”。值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日来临之际,今天我们特别给大家科普一下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旨在激发社会文明新风尚,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器官捐献理念,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


  器官捐献,诠释着生命至高的价值与意义


  捐献人体器官,被誉为“献上生命的礼物”。对于不幸离世的器官捐献者而言,他们的生命可以换一种形式在这个世界上得以延续;对于接受捐献成功移植器官的人而言,他们将得以重获新生,因此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生命延续工程,不仅是对一个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诠释的是生命至高的价值与意义。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工作现状


  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器官移植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每年仅大器官移植数就近15000例,这让很多因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的患者得以重获新生。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了我国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器官捐献理念的宣传与普及,社会各界对人体器官捐献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但是登记捐献器官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我国器官移植缺口依然很大。由于供体太少,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只能无限期的等待,通常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如愿。大多数患者需要依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生命,甚至在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以器官捐献方式让生命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公民逝世后器官揭献是当一个人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让不可挽回生命的人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器官捐献是一项自愿、无偿的社会公益事业,为濒临绝境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治愈希望,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正如欧文·亚隆所说的,“死亡只是从肉体上摧毁了我们,但却从灵魂上拯救了我们”。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据中国人体器官管理中心网站显示:截至2023年6月4日,有效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为6268291人,捐献完成登记实现捐献45867例,捐献器官139773个。


图片3.jpg


  器官捐献登记方式


  1.到当地红十字会或器官捐献办公室填写并递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2.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官方网站:www.china-organdonation.org.cn进行线上登记。

  3.致电当地红十字会或省管理中心索要(邮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4.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登记。


图片2.jpg


  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有哪些方式?


  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有二种方式,第一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并且没有撤销该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的人体器官捐献;第二种情况是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或委托代表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的人体器官捐献;这是在2020年5月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所明确规定的二种形式。民法典规定的出台,让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工作都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可捐献的器官有哪些?


  可用捐献的器官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眼角膜(组织)等。


  器官捐献者需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并无绝对年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及组织的可用性而定。原则上,有关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良好,未患有传染性疾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另外,专门的医疗小组会评估捐献的器官是否适合用作移植后,才会进行手术。


  展望


  器官捐献,不仅仅是以爱的形式让生命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为这个社会注入了巨大的道德力量。器官捐献代表的不仅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是若干个其他生命的延续——可喜的是,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为了给更多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呼吁更多市民参与到器官捐献这一挽救生命、造福社会的事业中来吧。